平板 菌落 計數法

反饋

平板計數法

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平板計數法,亦稱稀釋平板法。是指該法是測定土壤中活的微生物數量最常用的一種活菌計數方法。將土壤樣品進行梯度稀釋,均勻地分散在土壤懸液中,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單個細胞,取一定量的土壤懸液與凝固前的培養基混勻,或均勻塗布到已凝固的平板培養基上,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並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然後根據形成的菌落數、稀釋倍數以及取樣量來計算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該方法操作簡便,較適用於菌體大小和質量都相近的類羣,如細菌、酵母菌等的計數。 [1] 

中文名 平板計數法 出    處 土壤學大辭典

但是,平板計數法只能測定那些可培養的微生物,往往低估土壤中實際存在的微生物數量,而且干擾因素很多,如土壤懸液中原有的菌聚集在一起或附在土粒上,未被完全分散·所以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數比實際菌落數低;採用的培養基或培養條件有選擇性,難以平等地區分所有的微生物,而且稀釋液可能會抑制某類(種)微生物。為了更準確地闡述平板菌落計數的結果,現傾向於用菌落形成單位表示樣品中的微生物數量。

參考資料
  • 1.    周健民.土壤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3.10

但是,由於待測樣品往往不宜完全分散成單個細胞,所以,長成的一個單菌落也可能來自樣品中的2~3或更多個細胞。因此平板菌落計數的結果往往偏低。為了清楚地闡述平板菌落計數的結果,現在已傾向使用菌落形成單位(cfu :colony-forming units),而不以絕對菌落數來表示樣品的活菌含量。

菌落總數介紹

菌落是指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識別的生長物,它是由數以萬計相同的細菌集合而成。當樣品被稀釋到一定程度,與培養基混合,在一定培養條件下,每個能夠生長繁殖的細菌細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個可見的菌落。

菌落總數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如需氧情況、營養條件、pH、培養溫度和時間等)每克(每毫升)檢樣所生長出來的細菌菌落總數。按國家標準方法規定,即在需氧情況下,37℃培養48h,能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的細菌菌落總數,所以厭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營養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溫的細菌,由於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故難以繁殖生長。因此菌落總數並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細菌總數,菌落總數並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所以有時被稱為雜菌數,需氧菌數等。

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樣品做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

檢驗方法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樣品的稀釋--傾注平皿--培養48小時--計數報告。

國內外菌落總數測定方法基本一致,從檢樣處理、稀釋、傾注平皿到計數報告無何明顯不同,只是在某些具體要求方面稍有差別,如有的國家在樣品稀釋和傾注培養進,對吸管內液體的流速,稀釋液的振盪幅度、時間和次數以及放置時間等均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

檢驗方法參見:

GB4789.2-9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SN0168-9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準 出口食品菌落計數》

說明

樣品的處理和稀釋

1.操作方法:以無菌操作取檢樣25g(或25ml),放於225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固體檢樣在加入稀釋液後,最好置滅菌均質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處理1min,製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振搖試管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稀釋液。

另取1ml滅菌吸管,按上項操作順序,制10倍遞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稀釋一次即換用1支1ml滅菌吸管。

2.無菌操作:操作中必須有“無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必須是完全滅菌的,不得殘留有細菌或抑菌物質。所用剪刀、鑷子等器具也必須進行消毒處理。樣品如果有包裝,套用75%乙醇在包裝開口處擦拭後取樣。

操作應當在超淨工作檯或經過消毒處理的無菌室進行。瓊脂平板在工作檯暴露15分鐘,每個平板不得超過15個菌落。

3.採樣的代表性:如系固體樣品,取樣時不應集中一點,宜多采幾個部位。固體樣品必須經過均質或研磨,液體樣品須經過振搖,以獲得均勻稀釋液。

4.樣品稀釋誤差:為減少樣品稀釋誤差,在連續遞次稀釋時,每一稀釋液應充分振搖,使其均勻,同時每一稀釋度應更換一支吸管。

在進行連續稀釋時,應將吸管內液體沿管壁流入,勿使吸管尖端伸入稀釋液內,以免吸管外部粘附的檢液溶於其內。

為減少稀釋誤差,SN標準採用取10mL稀釋液,注入90mL緩衝液中。

5.稀釋液:樣品稀釋液主要是滅菌生理鹽水,有的採用磷酸鹽緩衝液(或0.1%蛋白腖水),後者對食品中已受損傷的細菌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對含鹽量較高的食品(如醬油)進行稀釋,可以採用滅菌蒸餾水。

傾注培養

1.操作方法:根據標準要求或對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在制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中,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

將涼至46℃營養瓊脂培養基注入平皿約15ml,並轉動平皿,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ml稀釋液(不含樣品)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待瓊脂凝固後,翻轉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48±2h,取出計算平板內菌落數目,乘以稀釋倍數,即得每克(每毫升)樣品所含菌落總數。

2.傾注用培養基應在46℃水浴內保溫,溫度過高會影響細菌生長,過低瓊脂易於凝因而不能與菌液充分混勻。如無水浴,應以皮膚感受較熱而不燙為宜。

傾注培養基的量規定不一,從12~20ml不等,一般以15ml較為適宜,平板過厚可影響觀察,太薄又易於乾裂。傾注時,培基底部如有沉澱物,應將底部棄去,以免與菌落混淆而影響計數觀察。

3.為使菌落能在平板上均勻分布,檢液加入平皿後,應儘快傾注培養基並鏇轉混勻,可正反兩個方向鏇轉,檢樣從開始稀釋到傾注最後一個平皿所用時間不宜超過20min,以防止細菌有所死亡或繁殖。。

4.培養溫度一般為37℃(水產品的培養溫度,由於其生活環境水溫較低,故多採用30℃)。培養時間一般為48h,有些方法只要求24h的培養即可計數。培養箱應保持一定的濕度,瓊脂平板培養48h後,培養基失重不應超過15%。

5.為了避免食品中的微小顆粒或培基中的雜質與細菌菌落髮生混淆,不易分辨,可同時作一稀釋液與瓊脂培基混合的平板,不經培養,而於4℃環境中放置,以便計數時作對照觀察。

在某些場合,為了防止食品顆粒與菌落混淆不清,可在營養瓊脂中加入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培養後菌落呈紅色,易於分別。

計數和報告

1.操作方法:培養到時間後,計數每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在記下各平板的菌落總數後,求出同稀釋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數,計算處原始樣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數,進行報告。

2.到達規定培養時間,應立即計數。如果不能立即計數,應將平板放置於0-4℃,但不得超過24h。

3.計數時應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SN標準要求為25~250個菌落),若有二個稀釋度均在30~300之間時,按國家標準方法要求應以二者比值決定,比值小於或等於2取平均數,比值大於2則其較小數字(有的規定不考慮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數報告)。

4.若所有稀釋度均不在計數區間。如均大於300,則取最高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均小於30,則以最低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稀釋倍數報告之。如菌落數有的大於300,有的又小於30,但均不在30~300之間,則應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所有稀釋度均無菌落生長,則應按小於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報告之。有的規定對上述幾種情況計算出的菌落數按估算值報告。

5.不同稀釋度的菌落數應與稀釋倍數成反比(同一稀釋度的二個平板的菌落數應基本接近),即稀釋倍數愈高菌落數愈少,稀釋倍數愈低菌落數愈多。如出現逆反現象,則應視為檢驗中的差錯(有的食品有時可能出現逆反現象,如酸性飲料等),不應作為檢樣計數報告的依據。

6.當平板上有鏈狀菌落生長時,如呈鏈狀生長的菌落之間無任何明顯界限,則應作為一個菌落計,如存在有幾條不同來源的鏈,則每條鏈均應按一個菌落計算,不要把鏈上生長的每一個菌落分開計數。如有片狀菌落生長,該平板一般不宜採用,如片狀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勻,則可以半個平板的菌落數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

7.當計數平板內的菌落數過多(即所有稀釋度均大於300時),但分布很均勻,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計數。再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該平板的菌落數。

8.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準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厘米(cm)報告。

【检测】教你一招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

2019-01-19 01:41:07

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数量,一般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SPC)对食品中的活的微生物进行菌落形成单位(CFU)数量的检测,即将部分样品取出混合均匀,用适当的稀释液进行梯度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或倾注琼脂平板,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一定的时间,然后通过肉眼观察或电子计数器对所有可见菌落进行计数。虽然日常检测大多采用倾注平板的方法,但是涂布法在检测热敏性菌体方面更有优势,能取得更好的计数结果,而且更适合于严格好氧菌。涂布法的缺点是涂布时琼脂表面不干燥和培养后菌落蔓延导致无法计数。

(一)菌落计数器

平板上的菌落个数可用肉眼直接观察进行计数,也可以借助仪器进行。菌落计数器是一种数字显示式自动细菌检验仪器。由计数器、探笔、计数池等部分组成,计数器采用CMOS集成电路精心设计, LED数码管显示,字高13mm,清晰明亮,配合专用探笔,计数灵敏准确。黑色背景式计数池内,荧光灯照明,菌落对比清楚,便于观察。菌落计数器分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类型,可根据对精确度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计数器。

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平板去盖,皿底朝下放入计数器后开始计数,从平板的顶部开始计数,用方格线标记防止重复计数,利用这种机械式手动计数器,计数每一个菌落,无论多小或不典型。

(2)将探笔插入仪器上的探笔插孔内。打开计数器,接通电源,计数池也内灯亮,并且显示窗内显示明亮,可以进行计数。把待检的培养皿皿底朝上放入计数池内,并用探笔在培养皿底面对菌落进行计数,点到的菌落处被标上颜色,显示窗内数字会自动累加。用放大镜仔细检查,确认点数无遗漏后,显示窗内的数字即为该培养皿内的菌落数。

使用注意事项:仪器要放在平整牢固的试验台上,点数时,探笔不要过于倾斜,轻点至有弹跳感,数字即可显示。仪器应防尘,放大镜表面的灰尘,要用纯化水清洗后,再用镜头纸擦拭干净即可,另外还应防潮、防剧烈震动、防日光曝晒、防酸碱等,使用完后加防护罩。仪器及探笔非专业人员不能拆卸,有故障,请专业技术人员检修。

(二)菌落计数计算

1. ISO方法

根据ISO 7218: 2007 (E)菌落计数的原则,按如下方法进行计数:

(1)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N)在100~300范围时,按式(4-1)计算。

N=ΣC/Vx1.1 xd 

式中:

N一平板菌落数;

Σ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V-接种菌液的体积;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也可以用10的指数形式(科学计数法)来表示,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修约后,采用

两位有效数字。

(2)平板上的数小于10时,分四种情况计数:

①平板上的菌落数小于10大于4时,结果的计算用第一部分的方法,报告时以估计数报告。平板上的菌落数小于3大于1时,精确度太低,结果的报告是微生物检出并且小于4/d CFU/g(mL).

②平板上没有菌落数时,结果小于1/d CFU/g (或CFU/mL), d为稀释因子,样品没有稀释时d=100=1。

③如果第一个稀释度d1的菌落数大于300个并且都是典型的或确认的菌落,连续的稀释度d2平板菌落数小于300并且没有可见的典型菌落或确认的菌落,计数方法如下:结果记作小于1/d1CFU/g (或CFU/mL)大于1/d2CFU/g (或CFU/mlL) 。

④如果第一个稀释度d1的平板菌落数大于300并且没有典型的或确认的菌落,计数方法如下:结果记作小于1/d2 CFU/g (或CFU/mL)。

(3) 当第一个稀释度d1平板菌落数大于300,第二个连续的稀释度d2平板菌落数小

于10。

①如果第一个稀释度d1的平板菌落数在300-334之间,计数方法同前。

②如果第一个稀释度d1的平板菌落数大于334,第二个稀释度d2的平板菌落数大于8小于10,计数以估计数报告,小于1/d2 CFU/g (或CFU/mL)。

③如果第一个稀释度d1的平板菌落数大于334,第二个稀释度d2的平板菌落数小于8 则结果是无效的。

④两个连续的稀释度d1和d2上的平板菌落数都大于300,结果报告如下:大于300/d2,或大于300 x b/A x 1/d2。 b是可疑菌落A中证实的阳性菌落数。

⑤当最高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N‘)在10-300之间,按式(4-2)计算:

N‘=c/V×d

式中:

c一平板上的菌落数;

V一接种菌的体积数; 

d---稀释因子。

当有蔓延菌落时,若蔓延菌落小于平板面积的四分之一,可计算剩余部分的菌落数,然后推算出整个平板的菌落数;如果大于四分之一,不能计数;一个链状菌落,只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2.国标方法

我国的国标中菌落计数原则如下:

选取菌落数在30 CFU ~300 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 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限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1)若只有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的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2)若有两个连续的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的范围按式(4-3)计算:

N=ΣC/(n1 + 0. 1n2)/d

式中:

N一样品中菌落数:

Σ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一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含适宜范围菌落数);

n2一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含适宜范围菌落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3)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5)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 释倍数计算。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 CFU~300 CFU之间,其中一小部分小于30 CFU或大于300 CFU时,则以最接近30 CFU或300 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菌落数结果按以下原则报告结果:菌落数小于100 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 CFU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的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为单位报告。

来源:食品实验室服务 微信公众号

www.foodmate.net

食品伙伴网,网聚食品人

微信客服 foodmatebbs

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侵权或稿费请联系

业务合作请联系 0535-2122193

食品伙伴网公众号矩阵

请点击小图,长按识别二维码

食品伙伴网

食品论坛

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标法圈

食品伙伴网

订阅号

食品实验
室服务

进出口食品
监管

食学宝

(食品微课)

食品研发
与生产

肉制品联盟

感官科学
与评定

食品饮料
创新研究

食品邦

食品有意思
食品翻译中心
食品会议培训
会展时讯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