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棟樑 農 改 場

農科院:+886-3-518-5000 滿意度調查

  • 林棟樑 老師
  • 連絡電話:
  • 電子信箱:
  • 學校/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 研究專長:採後處理/農產品加工

  • 學經歷
  • 線上課程
  • 研究報告
  • 特別產出

學歷:                       

  1.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學系所 博士

經歷: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研究員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副研究員
  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助理研究員
  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助理
  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技佐

  1. 林棟樑、楊紹榮、謝鳳鈺(1992)。大蒜採收後處理及貯藏之研究。建立農水畜產品低溫運銷系統八十一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1農建-12.2-輔-15)。102-106。
  2. 黃賢良、林棟樑、鄭錦容(1992)。網紋型洋香瓜採收後處理之研究。建立農水畜產品低溫運銷系統八十一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1農建-12.2-輔-15)。107-112。
  3. 林棟樑、姚明興(1993)。大蒜採收後處理及貯藏之研究。園產品採後生理之研究與採後技術之改良計畫八十二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2科技-2.2輔-47(11))。163-168。
  4. 韓青梅、林棟樑(1993)。夏季期間南菜北運改良處理技術應用效果之調查。建立農水畜產品低溫運銷系統計畫八十二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2科技-2.15-輔-03(8))。109-115。
  5. 韓青梅、林棟樑(1994)。夏季期間南菜北運改良處理技術應用效果之調查。建立農水畜產品低溫運銷系統計畫八十三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3科技-2.22-輔-04(5))。57-61。
  6. 林棟樑、陳鴻彬(1994)。牛蒡保鮮貯藏技術之研究。建立農水畜產品低溫運銷系統計畫八十三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3科技-2.22-輔-04(6))。62-64。
  7. 張粲如、楊宏瑛、林棟樑 (1995)。蔬菜及果菜類採收後處理及運銷技術改進。建立農水畜產品低溫運銷系統計畫八十四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4科技-2.22-輔-02(1))。1之1-1之16。
  8. 林棟樑 (1995)。牛蒡保鮮貯藏技術之研究。建立農水畜產品低溫運銷系統計畫八十四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4科技-2.22-輔-02(3))。3之1-3之6。
  9. 林棟樑 (1997)。葉菜類採後處理及運銷技術改進。改進農產品低溫運銷作業計畫八十六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6科技-1.15-輔-03(1))。4之1-4之10。
  10. 林棟樑 (1998)。菱角及蓮子採後處理技術之研究。園產品採收後生理之研究與處理技術之改進計畫八十七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7科技-1.1-糧)。83-86。
  11. 李允中、林棟樑(1998)。葉菜類壓差預冷技術之研究。園產品採收後生理之研究與處理技術之改進計畫八十七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7科技-1.1-糧)。112-117。
  12. 林棟樑(1998)。不結球白菜氣變包裝貯藏技術之研究。園產品採收後生理之研究與處理技術之改進計畫八十七年度工作成果報告(87科技-1.1-糧)。147-150。

文件目錄:                       
蔬果預冷保鮮技術掃描書
(81年)大蒜採收後處理及貯藏之研究
(82年)大蒜採收後處理及貯藏之研究
(82年)夏季期間南菜北運改良處理技術應用效果之調查
(83年)牛蒡保鮮貯藏技術之研究
(83年)夏季期間南菜北運改良處理技術應用效果之調查
(84年)牛蒡保鮮貯藏技術改進之研究
(84年)蔬菜及果菜類採收後處理及運銷技術改進
(86年)葉菜類採後處理及運銷技術改進
(87年)不結球白菜氣變包裝貯藏技術之研究
(87年)菱角及蓮子採後處理技術之研究
(87年)葉菜類壓差預冷技術之研究

請至下方Download處下載文件,本文件僅限特殊會員下載

農產品從田間採收後,由於南臺灣一年四季氣溫偏高,造成蔬果呼吸率與溫度高,水分散失快,如果沒有先去除田間熱,損耗率會非常大。因此,去除田間熱對冷鏈管理十分重要,而預冷處理更是冷鏈的基石。已退休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林棟樑致力農產品採後處理研究長達30年,國內蔬菜預冷最早是水冷為主,80年代時,氣冷式的壓差預冷技術漸漸被使用,在此同時,預冷的觀念也漸漸被重視,90年代第一台國產真空預冷機在雲林縣應用示範,而這幕後的推手正是林棟樑。林棟樑不但建立真空預冷的標準作業模式,還召開觀摩會教導農民如何使用,大幅縮短短期葉菜類的預冷時間,從原先每做一批次就得要耗時2-3個小時,縮短到20分鐘內就可以從27°C降到5°C以下,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大大提升蔬菜貯藏的成功率,對於臺灣蔬菜外銷相當有幫助。其中,由於結球蒿苣是臺灣很具外銷競爭力的作物,為此林棟樑還以試種的方式,協助引種觀察,找出耐熱性最佳的品種推薦給農民種植,協助農民改善結球萵苣田間栽培技術及採收後處理技術,成功地將結球萵苣外銷到販售價格較高的日本。

林棟樑(左一)到產地輔導農民做好蘿蔓萵苣外銷

過去臺灣蔬菜外銷數量不多,而且多半以胡蘿蔔、牛蒡及毛豆等耐運輸的農產品為主,由於預冷技術的發展,林棟樑進一步研究改進大宗蔬菜的外銷處理技術,建立蘿蔔、青花菜預冷、外銷包裝及貯運條件等。他發現,蘿蔔經清洗後以真空預冷使表面溫並乾燥,可以簡化採後處理的操作流程,包裝方式以氣變包裝後放在0°C以下的溫度,最長保鮮運輸期可達一個月以上。而青花菜採收後在田間以保麗龍裝箱,上面覆蓋碎冰迅速運到集貨場進行真空預冷到2°C,之後若以0°C貨櫃運輸,保鮮期也可以達到兩週以上。後來像是初秋甘藍、結球白菜、菠菜等蔬菜外銷到新加坡,甚至是加拿大等地的結果都相當不錯,其中又以真空預冷效果最佳的結球萵苣試銷到日本、新加坡,品質和價格最具國際競爭力。林棟樑研究發現,甘藍及結球白菜預冷後冷藏二個月,預冷處理組品質明顯較不預冷直接入庫者為佳。短期葉菜類真空預冷處理後冷藏,冷藏條件適當的話,貯藏性較佳的菠菜、青江白菜等可冷藏保鮮達一個月以上,小白菜、芥藍及葉萵苣等也有20天以上的保鮮期。貯藏期一旦延長,就可降低貯藏風險並且提高產銷調節功能。他進一步指出,過去小包裝葉菜類受塑膠袋包裝影響,不易快速降溫,但有了真空預冷設備後,預冷效率不受外包裝影響,因此可使用真空預冷來改善預冷流程。至於流程上要怎麼做,林棟樑也建議農民,先在田間包裝後運至集貨場預冷,再置於冷藏庫中等待運輸的方式,最簡單、最減少損耗,也最能降低處理人工成本,最重要的是產品保鮮效果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林棟樑不僅致力改進蔬菜的採後處理技術,他還跨足到花卉產業的採後處理。當時農民想要把火鶴花外銷到日本,卻因為所選定的外銷品種,貯藏後壽命短而且葉形苞片容易有黃綠化的現象,林棟樑嘗試用採收後處理常見的保鮮劑,意外地解決火鶴花黃化的問題,連原本貯藏後的火鶴花“佛焰花序”(農民俗稱的鼻頭) 褐變情形也都獲得改善,從原本的褐色轉變成微綠色。此後他更與改良場研究員王裕權合作建立一套火鶴花的海運外銷標準作業模式,訂定從火鶴花的田間採收成熟度→採後的保鮮處理→分級包裝→預冷→裝櫃→貯藏條件設定等一連串的標準作業流程,成功的將臺灣火鶴花以海運的方式成功進軍日本市場,讓火鶴花在日本市佔率一口氣提升到90%以上,這項成果也讓林棟樑獲得農委會94年優秀農業人員獎的肯定。

投身採後處理技術改良30年,林棟樑認為,真空預冷的優點是操作簡單、處理時間短、保鮮效果明顯、人工成及耗能成本低、對採後處理流程影響小。缺點則是設備成本高,只限定在葉菜類等少數產品,主要應用在結球萵苣外銷,短期葉菜類冷藏調節,以及直銷業務產品的保鮮上。但由於操作方便且預冷效率高,對於產銷調節與蔬菜產業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