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 意思

这两天有个新闻。

有网友发现,上海市小学二年级语文《打碗碗花》的课文中,原本是「外婆」的地方,现在全部改成了「姥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回应说,「姥姥」、「姥爷」是普通话词汇,而「外婆」、「外公」是方言词汇。

然后,网友们就炸锅了,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不过,现在最新的情况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面解释了原因,称改动是为了落实小学二年级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在称谓方面,「外婆」和「姥姥」没有绝对的地域区分。

这个新闻事件到这儿,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但,狗哥总还觉得心里空空的,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姥姥」和「外婆」一词的替换,引发大家如此关注和热烈讨论,那么,这两个称谓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值得挖掘的知识点呢?

论年纪,「外婆」比「姥姥」要大得多

「外婆」作为「外祖母」这个意思的词语最早出现在唐代,释道世的《法苑珠林》中就写道:「我是汝外婆,本为汝家贫,汝母数从我索粮食。」

而「姥姥」这个复音节词,在元代之前并不存在。最早它只是以「姥」的形式出现,读音也不是「lǎo」,根据《广韵》注音,「姥,莫补切」,也就是「mǔ」。

到了元代,「姥姥」这个复音节词才出现,最早见于《全元南戏·高明·蔡伯喈琵琶记》,「只见老姥姥和惜春养娘舞将来做甚幺?」这里的「姥姥」是「嬷嬷」的异形词,是老妇、老女仆的意思。

而一直到了明代,有书面文献证实的表示「外祖母」的「姥姥」才明确出现在沈榜的《宛署杂记》中,「外甥称母之父曰老爷,母之母曰姥姥。」在这之后,「姥姥」表示外祖母意思的用法才在文献中多了起来。

论含义,「姥姥」比「外婆」更复杂

「姥姥」的意思很多。

除了称谓以外,北方口语中使用较多的两个词义,一是表示反驳、生气、愤怒等感情色彩,比如「去你姥姥的」,有点骂人的意思……二是表示任何人,比如「姥姥来了也不好使」。

另外「姥姥」还有接生婆的意思,比如清代《侠女奇缘》这部小说中写到,「她就给她找了个姥姥来瞧了,瞧说是喜。」

也可以与「消息」组合,形成名词短语,表示消息人。比如清代张杰鑫在《三侠剑》中写道:「二位贤弟,只知难进九龙山,谁知还有消息。若知有消息,闸口外现有消息姥姥,为何不叫他来?」

相比于「姥姥」一词的复杂,「外婆」的词义就很单一了,从出现开始一直到现在,它都只有外祖母这一个意思。

论分布,「姥姥」和「外婆」各有主战场

「姥姥」这个称谓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至河北、山西北部,另外,在山西南部、河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也有分布。

「外婆」这个称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南方方言地区,四川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区域的叫法也是「外婆」。

上海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打碗碗花》一文,其作者李天芳是陕西人,按照词语的分布情况来看,作者在文章中使用「外婆」一词,好像更加合情合理,也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你们那儿,妈妈的妈妈叫「姥姥」还是「外婆」呢?

解釋

姥姥 lǎolao

(1) [(maternal)grandmother]∶北方俗稱外祖母和接生婆爲姥姥

(2) [old woman]∶對年老婦人的尊稱

-----------------

國語辭典

姥姥lǎo lao ㄌㄠˇ ˙ㄌㄠ

  1. 對年老婦人的尊稱。《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見話得有枝有葉,就問道:『姥姥何處來的,曉得這樣事?』婦人道:『你不要管我來處去處。』」也稱為「嬤嬤」、「嬤姆」、「老老」。

  2. 北方人對外祖母的稱呼。如:「今天姥姥帶我上街,買了一串糖葫蘆給我吃。」也作「老老」、「佬佬」、「嫽嫽」。

  3. 北方人對接生婆的稱呼。《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還是你乾女兒說,別是胎氣罷,怎麼著,她就給她找了個姥姥來瞧了。」

英語 (coll.)​ mother's mother, maternal grandmother

德語 Oma (mütterlicherseits)​ (S)​, Großmutter (mütterlicherseits)​ (S)​

法語 grand-mère maternelle

© 漢典

百度百科

姥姥 (母親的母親)

  • 姥姥,即母親的母親的意思。英文中與奶奶稱呼無異:grandmother,口語:grandma。例如中國北方稱祖母、祖父爲奶奶、奶爺,稱毑母、毑父爲姥姥、姥爺。粵語稱祖父母爲爺爺、嫲嫲或阿爺、阿嫲,稱毑母、毑父爲婆婆、公公。閩南語不論是祖父母還是毑、毑父都稱阿公、阿嬤。吳語(尤其蘇州方言)稱祖父母爲好公、好婆。而同樣的稱謂在不同方言所指的人也不同,如中國北方話的“公公”、“婆婆”是兒媳稱丈夫的父母,粵語卻用“老爺”、“奶奶”稱丈夫的父母。
  • 安徽合肥、舒城部分地區也稱姑姑爲姥姥。
  • © 漢典

    解释

    姥姥 lǎolao

    (1) [(maternal)grandmother]∶北方俗称外祖母和接生婆为姥姥

    (2) [old woman]∶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

    国语辞典

    姥姥lǎo lao ㄌㄠˇ ˙ㄌㄠ

    1. 对年老妇人的尊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见话得有枝有叶,就问道:『姥姥何处来的,晓得这样事?』妇人道:『你不要管我来处去处。』」也称为「嬷嬷」、「嬷姆」、「老老」。

    2. 北方人对外祖母的称呼。如:「今天姥姥带我上街,买了一串糖葫芦给我吃。」也作「老老」、「佬佬」、「嫽嫽」。

    3. 北方人对接生婆的称呼。《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还是你干女儿说,别是胎气罢,怎么著,她就给她找了个姥姥来瞧了。」

    英语 (coll.)​ mother's mother, maternal grandmother

    德语 Oma (mütterlicherseits)​ (S)​, Großmutter (mütterlicherseits)​ (S)​

    法语 grand-mère maternelle

    © 汉典

    百度百科

    姥姥 (母亲的母亲)

  • 姥姥,即母亲的母亲的意思。英文中与奶奶称呼无异:grandmother,口语:grandma。例如中国北方称祖母、祖父为奶奶、奶爷,称毑母、毑父为姥姥、姥爷。粤语称祖父母为爷爷、嫲嫲或阿爷、阿嫲,称毑母、毑父为婆婆、公公。闽南语不论是祖父母还是毑、毑父都称阿公、阿嬷。吴语(尤其苏州方言)称祖父母为好公、好婆。而同样的称谓在不同方言所指的人也不同,如中国北方话的“公公”、“婆婆”是儿媳称丈夫的父母,粤语却用“老爷”、“奶奶”称丈夫的父母。
  • 安徽合肥、舒城部分地区也称姑姑为姥姥。
  • © 汉典

    姥姥

    ㄌㄠˇ˙ㄌㄠ

    lǎo lao

    解釋

    1.對年老婦人的尊稱。姥姥

    2.北方人對外祖母的稱呼。今天姥姥帶我上街,買了一串糖葫蘆給我吃。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對年老婦人的尊稱。《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見話得有枝有葉,就問道:『姥姥何處來的,曉得這樣事?』婦人道:『你不要管我來處去處。』」也稱為「嬤嬤」、「嬤姆」、「老老」。

    2.北方人對外祖母的稱呼。如:「今天姥姥帶我上街,買了一串糖葫蘆給我吃。」也作「老老」、「佬佬」、「嫽嫽」。

    3.北方人對接生婆的稱呼。《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還是你乾女兒說,別是胎氣罷,怎麼著,她就給她找了個姥姥來瞧了。」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祖父母是指父親跟母親的父母親,又稱“爺爺、奶奶”、“爺爺、嫲嫲”. 母親或入贅父親的父母稱為外祖父母,正式場合稱爲外公、外婆. 自己則分別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孫兒或孫女、外孫,或外孫女. 不同地方及方言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有不同的稱謂,但現代中文正式稱呼是祖父母/爺爺奶奶和外祖父母/外公外婆. 吳語區稱祖父母爲爹爹、姆奶,稱外祖父母爲外爺、外婆. 山東河北東北地區則稱祖父母為爺爺、奶奶(也有稱爺爺爲大大 ,或稱奶奶為嫲嫲的,如山東部份地區),稱外祖父母為姥爺、姥姥/姥娘. 四川多數地方稱祖父母爲爺爺、奶奶,稱外祖父母為家公、家婆等. 客家話中稱祖父為阿公(a-gung),祖母則為阿婆(a-po);外祖父為姐公(d͡za-gong),祖母則為姐婆(d͡za-po). 粵語稱祖父母為爺爺、嫲嫲或阿爺、阿嫲,稱外祖父母為公公、婆婆或阿公、阿婆. 閩南語不論是祖父母還是外祖父母都稱阿公(a-gong)、阿嬤(阿媽/a-ma)(外祖父母也可較專一地稱外公(ggua-gong)、外嬤(ggua-ma)),湘語祖父母為爹爹(dia-dia),娭毑,外祖父母為外公外婆. 由於社會發展的變遷,某些地方出現...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