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台灣政策

udn 雜誌 財經股市

中美貿易大戰 衝擊外的台灣真能尋覓新契機?

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不知何時會劃上休止符?兩大強權爭戰,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迴避,然而對台灣的未來又會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呢?

文‧徐邦浩

中美貿易大戰的展開,肇因於兩國在商品貿易輸出的極端不平衡,以二○一七年為例,中國大陸向美國輸出高達五○六○億美元的商品,美國向中國大陸輸出卻只有一千三百億美元,逆差高達三七六○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分庭抗衡 互爭全球霸主地位

目前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存底世界最多,也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而中國大陸揚言,計劃二○二五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並且主導「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正在建構歐亞大陸為主體的全球化新模式,以發展大國外交與美國分庭抗衡,加上中國大陸在南海、東海軍事擴充,在在都衝擊到美國全球霸權的地位!

過去,中國大陸被喻為「世界工廠」,屈居全球產業價值鏈中、下端,並在核心技術領域依附價值鏈頂端之美國;但今非昔比,現在中國大陸在核心和新興科技領域全力尋求追趕和超越,對仍想獨佔鰲頭的美國明顯構成威脅。

表面上,中美貿易戰看似是兩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實際上卻是包括了科技及智慧財產權的爭奪戰、貨幣政策的鑄幣權,乃至全球經濟的主導權,目前主導全球遊戲規則的美國,很擔心被下一個崛起大國(中國大陸)所取代。

商品貿易不平衡引發爭議

台灣全球貿易可把握契機

近年來,開始有些美國人覺得相當吃虧,尤其是和中國大陸的貿易,除了關稅不平衡之外,他們也認為中國大陸的商人使用了許多不公平的手法,甚至詭詐的手段,才會導致雙方的貿易數字相差愈來愈多。另外有些美國人指出,許多外國進口貨品免稅,但美國自製產品卻仍要繳稅,這非常不合理,應該是要減少美國公司的營利稅,並增加進口稅來彌補。

美國一向是最主張自由貿易的國家,進口關稅也是全球最少、最低的;所以,和美國做生意的國家,理論上都佔了便宜。但美中貿易戰爭的進程,從互相加關稅的角力戰、到執行後的互相傷害,甚至造成人民幣的貶值、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這一波波衝擊,台灣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

而且美國兩千億課稅涵蓋「蘋果供應鏈」產品、對華為的禁令,對台灣相關產業也造成影響。不過,從最現實的角度來看,來自美國的轉單效應,似乎也說明台灣從貿易戰中也獲得了直接的好處。

從長遠來看,一場兩大國的博弈賽局,台灣在這場長途賽跑中如何占得有利位置?美國下令要制定法律,限制中國大陸人取得高科技的技術,如果中國大陸無法從歐美取得技術,勢必會較為倚賴具有創新能力的台灣,否則「二○二五中國大陸製造」,恐怕永遠只是夢想!

此外,在中美進行貿易戰下,部分台商已部署把廠房搬離中國大陸,有可能帶來「Made in Taiwan」浪潮,這將成為台灣年輕人的新機會。據統計,目前從中國大陸台商回流的生產設廠投資額度已經突破新台幣兩千億元,未來預估還會更多。

對台灣年輕人來說,中美貿易戰帶來台灣在全球貿易體系的新定位,可能也為他們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如何運用時機創造利基,是台灣在這波中美貿易戰中可以逆轉的契機!

卓越雜誌2021.12號428期

2022風雨飄蕩局勢中 台灣十大富豪排行榜

受到Omicron變異株傳染病大流行與俄烏戰爭影響,不僅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及國際金融脫序,也使得民眾生活消費縮減,企業投資隨之低靡不振。二○二二年富比士Forbes最新全球富豪排行榜出爐,在這風雨飄搖動蕩局勢中,誰能榮登台灣前十大富豪呢?

2022-06-07 09:12

台灣電網脆弱?面臨「五缺、六失」

近年來在工業總會對政府的產業政策萬言白皮書中,持續要求政府解決攸關台灣工業命脈的五缺六失,警告國內產業環境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以及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的「六失」,痛陳台灣投資環境正極速走向崩壞。五缺中最難解決的,應是缺電,但最容易解決的,其實就是缺電問題,只要核電廠延退及核四廠啟用,以增加供電,再加上切實改善電網。

2022-03-30 15:10

百貨商場密度居世界之冠 遍地開花為炒房?

疫情肆虐仍看不到盡頭,經濟景況雖然因此凋零許多,但在無法出國消費的情況下,大家轉而在國內花錢,使得二○二○年台灣破百億營收的百貨公司有十間,未來的百貨商場還要一間間地蓋,然而台灣有這麼多需求嗎﹖

2022-01-27 13:12

俄烏戰爭的能源危機?能源自保成國際趨勢

俄烏戰爭爆發,國際上煤碳及天然氣等能源原物料隨之大漲,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加速「新能源發展」的趨勢,能源自保的問題已成為國家首要防範的目標。

2022-05-05 09:23

電動車大亨馬斯克的異想世界

全球首富、電動車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要以四一○億美元,折合新台幣一兆一九○○億元天價,收購知名社群平台推特TWTR,消息釋出,當天推特股價大漲。

2022-05-04 12:46

俄烏戰爭對逆全球化產業供應鏈佈局的影響

從歐巴馬總統提出政策,美國政府開始引導製造業回流所帶領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到川普總統點燃美中貿易大戰為代表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二○二○年襲擊世界至今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等連續的多重因素影響,原本成形多年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格局,逐漸迎來重大的變革。

2022-05-04 12:44

0 則留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許多報導指出,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將重創台灣,從腳踏車、汽車供應鏈、化工到伺服器跟紡織產業等均受衝擊,不過看似重重危機裡卻也出現轉機。

文:陳怡瑄

美中貿易戰開戰至今已有三年,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的數額及商品種類都發生大變化。

美國進口排名 台灣竄升

隨著美國分散市場,以往每年美國對中國大陸開徵關稅的商品價值達三千七百億美元,而今僅剩兩千五百億美元。美國逐年降低對中國大陸倚賴,改向其他亞洲國家採購,越南成了美中貿易戰的大贏家,越南佔美國進口排名從十二名竄升至第六名,台灣、馬來西亞也通通分到一杯羹。

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在二○一八年開啟對中國大陸貿易戰以來,美國企業陸續轉向亞洲其他國家採購。其中,半導體產品是美中貿易戰初期的主要焦點,中國大陸對美出口一直在下降,但台灣、越南和馬來西亞卻出現了強勁增長。

而受到關稅衝擊的中國大陸商品中,以電信設備和電腦周邊配件影響最大,美國對其進口額較二○一八年的峰值萎縮了約一百五十億美元。

以 半導體出口來看,在中國大陸對美出口減少約 53.6 億美元,而越南、馬來西亞及台灣是三個主要受惠國,越南約增加 31.7 億美元,馬來西亞則增加 20 億美元,台灣也增加 11.4 億美元。

美日聯防 台積電赴日本設廠制中抑韓新勢力

台積電於十月十四日法說會揭露建廠時程表,將在二○二二年開始興建,二○二四年量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聞訊馬上正面回應;這項計畫也牽動台日美中韓的半導體布局策略,一股制中抑韓、美日聯防的新勢力,將因台積電赴日設廠成形。

台積電赴日本設廠,是權衡美中貿易戰後的策略轉變,又兼具商業考量;對日本來說,這將是近年來日本首見新建的十二吋廠,不僅對強化日本半導體工業及區域影響力,具有極重大意義,也是聯美制中,進而抑制南韓的精巧布局。

早在二年前,日本就積極爭取台積電前往投資晶圓廠,主要關鍵是隨美中貿易戰開打,美國升高以科技全力制中;日本政府認為,台積電主宰全球半導體晶片製造核心,台積電在美方的壓力下,選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可分散台海一旦發生衝突,能掌握先端晶片來源。

中美貿易大戰 台資鋼廠受惠

近來美國大力推動 1.2 兆美元基礎建設,鋼材需求大增,反觀中國大陸為達成碳中和目標與舉辦冬奧正推行環保減產與限制鋼材出口,掀起新版的中美貿易大戰,台資鋼廠受惠。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指出,美國積極推動 1.2 兆基礎建設,就是不希望經濟成長力道被中國大陸超越,且美國也將會協助盟邦推動經濟復甦,以帶動全球經濟發展,預期鋼材需求暢旺。

調查指出,美國一年鋼材表面消費量約八千萬至一億公噸,進口量約占 35% 到 40%,其中中國大陸二○一五年出口美國的鋼鐵數量約一百八十萬公噸,占當年美國整體進口量 4.5 %,二○一六年到二○一八年因中國大陸多項鋼材被美國提高反傾銷和反補貼,以致輸出美下滑;二○一八年美國實施232關稅後、出口量進一步萎縮,至

2019 及 2020 年分別降至只有 39 萬噸及 31 萬公噸,降為 1.1%,部分受疫情影響。

對於中國大陸因應冬季奧運限產,翁朝棟表示,中國大陸為了明年初舉辦冬奧,下半年必須減產六千一百萬公噸粗鋼,為此多鼓勵其鋼廠使用本國礦產,但如果中國大陸要生產高級鋼品包括汽車、家電及電動車等,仍必須進口澳洲鐵礦,預期需求量仍大,加上歐洲與印度基建,及中國大陸、歐洲的洪災後重建需求,全球鋼材供需暢旺。

物流倉儲基地移回台灣

遠雄港於十月二十一日舉行線上法說會,遠雄港董事長葉鈞耀表示,由於美中貿易戰及香港國安法實施,台商、香港商、外商科技廠急於將生產線移回台灣,物流業也急著將物流倉儲基地移回台灣,遠雄自貿港明顯受惠。

另外新冠疫情下,民眾使用手機、電腦下單購物的宅經濟蓬勃發展,電商貨物呈現倍數成長,防疫和醫療物資需求也大幅增加,使遠雄港倉儲貨量持續轉強。 遠雄港今年前三季營收 17.21 億元,年增 25.7%;上半年稅後純益

2.48 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54.1%,換算上半年每股純益 1.08 元。

而近期,遠雄港再獲兩大利多加持。首先遠雄港是國內四家擁有航空貨運站集散經營執照的業者之一,與華航旗下華儲、長榮航旗下榮儲,以及永儲並列。其中永儲因為作業區的土地被航空城徵收,將於今年十二月五日結束營運,其經手的貨量將轉流向其他同業,預計十月開始貨量移轉會相當明顯。遠雄港最近已陸續和航空公司、貨運承攬商接洽,粗估有機會吃下永儲五十%的貨量。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