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 隧道 症候群 手術 費用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簡稱「腕道症候群」或「隧道症候群」,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滑鼠手」,在骨科門診是很常見的手腕職業疾病。主要是因為正中神經壓迫所造成,引起手掌面正中神經支配區有疼痛、麻木、刺感等症狀,甚至會延伸到手臂。腕隧道症候群不但會間接影響工作,多數門診個案也常反應晚上和睡醒時分症狀特別顯著,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這是相當令人困擾的。

腕隧道症候群的盛行率,女性的發生率為 9%、男性為 6%,年紀約落在 40 ~ 60 歲,大多數研究實證腕隧道症候群與工作息息相關,尤其是手腕經常從事反覆彎曲和伸展動作,或具有高強度扭轉手腕、操作高震動機械、工作時數較長者,發生風險也會大大提高。但現代人普遍長期使用3C產品,腕隧道症候群發生率也有增加的趨勢。

腕隧道症候群困擾多年,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

46 歲的呂先生是一位動態攝影兼剪接師,接洽攝影工作一場就要將近 8 ~ 12 小時之久,一開工笨重的器械『機不離手、手不離機』就是一整天。攝影工作結束回歸工作室,喘息一會,硬碟滿滿尚未完工的影片等著他慢慢處理。坐上電腦桌前,目視著雙螢幕、手握滑鼠按壓鍵盤剪接,可能又是好幾個晝夜。

日復一日,呂先生右手腕亮起「紅色警戒」,劇烈的疼痛、麻木感像海浪般波濤洶湧的不斷鞭刑著他。這種疼痛不適伴隨著他近一年之久,甚至嚴重影響到他攝影及剪接工作。

他曾到外求治也自費手術過,術後這種疼痛感卻沒有因此離他而去,漸漸地他感到很絕望,持續隱忍腕隧道症候群造成的各種痛楚,甚至嚴重影響他的睡眠品質。

還記得呂先生第一次到我門診,眉頭深鎖、扶握右手且黑眼圈已經不知道堆疊好幾層的他,開頭抱怨中仍能感受到他的無助說:『陳醫師,我右手疼痛、麻木將近一年多……我真的快受不了!』

認真傾聽呂先生所述整個疾病過程、求診治療歷程以及疼痛造成他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門診中給予他做相關測試皆為陽性,確認這個困擾著他一年多之久的疾病確實就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開刀推薦微創手術,快速傷口小且健保給付

在跟呂先生解釋整個治療方向與後續照護與衛教同時,呂先生突然問我:『醫師…手術傷口會不會很大?開刀是不是要花多少錢?自從手腕開始疼痛,嚴重影響我的整個工作、睡眠和生活,導致因此休息了一段時間。』

其實,來門診看診時很多病人都會有個迷思,認為每一個手術都必須自費且傷口大,在永和耕莘醫院我們可以採「微創小傷口」、「健保給付」的方式,幫您解決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這個疾病會隨著病人壓迫狀況、嚴重程度有所不同,因為呂先生壓迫太久且沾黏也相當厲害,難怪他會痛到受不了。此次,我建議呂先生入院治療做「微創減壓手術」,手術過程不會很久,約 5 ~ 10 分鐘即可完成。(雖然腕隧道症候群微創手術時間只要5~10分鐘,但並不是門診當天就能馬上手術喔。在問診確認療程細節後,會再跟您預約手術時間! )

出院後後續的門診追蹤,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呂先生這麼幸福洋溢的笑容,他很開心的走進我門診和我說:『陳醫師,我的手真的不痛了耶!好久沒有一覺到天明的感覺了,謝謝你,陳醫師!』

「腕隧道症候群」或許對我們骨科醫師來說是再常見不過的疾病,但小小疾病其實卻造成許多人大大的影響,如果不正視或者盡早治療,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的。

每次看診後,我常坐在診間想著每一個來掛我門診的病人,細細品嘗屬於他們不一樣的故事。呂先生回診後那抹微笑我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讓我想起剛當「醫師」時的初衷:醫病,也要醫心。或許就是病人這樣的最自然的反應,才能讓我在行醫過程中這麼幸福與快樂吧!

想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改善手腕酸麻、手臂痛的困擾嗎?

歡迎預約諮詢陳奕霖醫師

備註:療程效果因個人狀況而有所差異,請諮詢專業醫師為您制定合適的療程。

陳奕霖醫師是專精脊椎微創手術、骨水泥、人工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骨折創傷的骨科專家,希望透過Dr.Ortho分享一些專業的骨科醫療資訊,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到大家。

  • 28136
  • No Comments
  • 標籤: 台北骨科推薦, 永和耕莘醫院骨科推薦, 永和耕莘醫院骨科醫師陳奕霖, 滑鼠手, 滑鼠手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微創手術, 腕隧道症候群微創手術台北,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醫生推薦, 腕隧道症候群開刀

腕隧道症候群在生活上所造成的不便,讓人備感苦惱;而常讓患者聞之怯步的開刀治療方式,也非唯一選擇,目前有愈來愈多的免開刀療法應運而生,可以有效地為患者去除此一困擾。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可分為保守性治療和手術治療,輕中度患者適合保守性治療,可藉電熱療儀器舒緩疼痛的症狀,並輔以神經鬆動術,或是豎腕副木復健、局部類固醇注射、PRP療法、針挑療法等。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說明,正中神經屬於周邊神經,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讓手腕充分休息有助改善症狀。

但若已惡化至嚴重無力,或神經傳導完全阻斷,則建議外科手術治療,將韌帶直接切斷。傳統手術的傷口較大,約2至3公分,只需局部麻醉;而內視鏡手術傷口較小、恢復較快,但需要全身麻醉。

1.豎腕副木復健 降低腕隧道壓力

謝霖芬強調,量身塑型的豎腕副木由掌側包覆,並將手腕固定在正中位置,避免過度彎曲或伸直動作,維持手腕處於休息放鬆的姿勢,減少腕隧道內的壓力。剛開始可全天穿戴約2周,再慢慢改成夜間穿戴,手指麻痛的症狀約1至2個月能夠改善。

2.局部類固醇注射 減少發炎反應

若症狀不見好轉且持續反覆發作,可藉由局部少量注射類固醇,降低組織發炎反應,促進神經恢復,並合併使用豎腕副木復健,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

3.PRP療法 修復神經纖維

謝霖芬表示,PRP為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利用抽取自體血液約10cc,經離心沉澱後,將含有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注射到正中神經周圍患處,使血小板中的生長因子釋放出來,增進神經纖維的修復,建議利用超音波輔助,才能精準打到緊鄰神經的筋膜處,以達到最佳治療成效,並避免神經的傷害。

4.超微創針挑療法 傷口小、安全性高

台北榮總醫院復健部主任周正亮說明,超音波導引經皮正中神經解離術,俗稱針挑療法,第一種方式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以超音波探頭引導針具,使用特殊鉤刀切開肥厚的腕橫韌帶組織,使腕隧道空間變大,進而解除神經壓迫的狀況,改善麻木、刺痛的症狀。

另一種也是藉由超音波導引方式,利用針頭將5%低濃度葡萄糖水注射至正中神經的周圍,將壓迫、沾黏的韌帶與神經快速分離達到減壓效果,而低濃度葡萄糖水也有助促進穩定神經作用,經過每2周一次、共4次療程,麻痛症狀緩解達60%,8成患者能夠獲得改善。

周正亮強調,這種超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安全性高,傷口僅針孔大小、疼痛感輕微,且不會留疤,不需擔心傷口的問題,手術過程只需約5至10分鐘,很快能回歸正常生活,適合不願意接受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

內容摘錄自《健康2.0》67期/4月號
◎ 撰文/郭享勳  ◎ 編輯/王家瑜  ◎ 美編/簡銘輝  ◎ 攝影/徐俊權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 諮詢專家/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台北榮總醫院復健部主任周正亮

相關文章

手指麻木刺痛逾2周 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精準鎖定 快速恢復精準微創手術

精準鎖定 快速恢復精準微創手術

適用病症

  • 腕隧道症候群
  • 扳機指
  • 網球肘

療程特點

  • 精準定位
  • 傷口小
  • 恢復期短

患部精準定位診斷,經皮手術,安全又省時!

「我在外面復健很久,手掌還是麻到半夜無法入眠,醫生建議我要開刀。上次另外一手用傳統式手術,綁上止血帶很不舒服,真的很怕再來一次。幸好《大東門讚診所》有精準微創手術。不僅手術時間短,傷口超小而且不用綁止血帶,術後恢復也快,真的讓我鬆了一口氣。

骨科很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手掌麻痛)扳機指(手指腫痛卡住)等,傳統手術方式必須透過大傷口處置,直接切開患部進行放鬆減壓手術。因為傷口較大,不僅手術時間長,也要綁上很不舒服的止血帶,術後恢復期也較長,較容易造成沾黏引起復發。

《大東門讚診所》引進精準超微創手術,透過最新型的「高頻高解析度超音波儀器」輔助,確認壓迫位置並避開危險組織,僅需針孔大小傷口,便能達到傳統的手術效果。無論在手術精準性、安全性都有顯著提升。

傳統 VS 超微創手術比一比

傳統 VS 超微創手術

以腕隧道症候群為例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俗稱滑鼠手,是常見的職業病。由於韌帶覆蓋過緊、
肌腱發炎或其他因素,導致腕隧道裏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所造成。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俗稱滑鼠手,是常見的職業病。由於韌帶覆蓋過緊、肌腱發炎或其他因素,導致腕隧道裏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所造成。

輕度的腕隧道症候群保守治療方式為口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熱敷、電療)以及穿戴副木等護具,維持手部姿勢,降低韌帶壓力,減緩不適。有些人會進行「局部注射」或是「局部神經解套術」,若是復發或狀況無法改善,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會直接切開皮膚,剪開壓迫神經的橫腕韌帶,以降低神經壓力。傳統手術需使用止血帶,也較為費時,恢復期較長。《大東門讚診所》透過高解析度的T3300超音波儀器,精準鎖定患部,避開危險的神經血管,提供傷口更小,復原期更快,更安全的超微創手術。

超微創手術・大東門讚

透過超音波精準定位患部,採用特殊「鈦極刀」
放鬆,手術傷口約0.2公分。

透過超音波精準定位患部,採用特殊「鈦極刀」放鬆,手術傷口約0.2公分。

傳統手術

在腕部掌面劃開一道約3~8公分的切口,
解除神經上的壓力。

在腕部掌面劃開一道約3~8公分的切口,解除神經上的壓力。

亦可進一步的採用精準導引注射療程,注入「增生療法配方(非類固醇)」或「自體血小板PRP」,提供患部減壓再生。

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利器 - 超音波導引診治療

精準診斷+精準治療
超音波導引診治療

STEP1精準診斷

・彩色動態影像輔助,大幅提高檢查精密度
・非必要不需挨刀,確認病兆提供適切診治建議

  • 彩色動態影像輔助,大幅提高檢查精密度
  • 非必要不需挨刀,確認病兆提供適切診治建議

STEP2精準治療

・不用白挨針,透過超音波輔助,精準手術/注射
・即時動態影像、無放射線、非侵入性,安全可靠
的診斷利器。

  • 不用白挨針,透過超音波輔助,精準手術/注射
  • 即時動態影像、無放射線、非侵入性,安全可靠的診斷利器。

BenQ T3300 彩色移動式超音波

BenQ T3300
彩色移動式超音波

高階儀器採用

BenQ(明基醫)採用高解析度超音波影像,搭配不同科室的需求,提供客製化探頭與影像軟體組合。
提升醫療人員疾病診斷評估,患部病因判讀更精確,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及滿意度。
特別適用於重症照護、緊急醫療、肌肉骨骼等科室。

  • 彩色顯影,清晰定位骨骼肌肉細微病兆
  • 無放射線,動態顯影即時評估適切療程

  • 客製需求,專屬探頭/軟體提高醫療品質
  • 體積輕巧,行動不便者也能輕鬆進行檢查

精準超音波引導手術 適用症狀

精準超音波引導手術
適用症狀

骨骼肌肉超音波輔助治療項目

腕隧道症候群

扳機指

網球肘

常見問題

超微創手術需要多久?我要住院嗎?

每種治療所需時間不同。以「腕隧道症候群」為例,此為門診手術,不需住院, 手術時間約2-5分鐘,恢復期短。

骨骼肌肉超音波比X光更精確嗎?

X光屬平面靜態的影像,主要用於評估骨骼系統是否有骨折、脫臼或長骨刺等狀 況。骨骼肌肉超音波則是動態的影像,用以評估X光看不到的肌肉及軟組織(韌帶 、肌腱等)。兩者功能不同,將視不同狀況進行不同檢測與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一定要手術嗎?

只有1成的患者需要開刀 目前研究顯示,大約只有10%的患者已出現神經萎縮,且對各種非手術療法反應不佳,臨床上的神經症狀已經不再是麻刺痛的異常放電,而變成麻木無知覺,甚至有手掌肌肉萎縮的情形,此時才有手術的必要。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休息多久?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術後恢復 手腕通常八週後就會完全復原,但會需要個月才能恢復以往的活動力。

腕隧道症候群如何手術?

腕隧道症候群」的手術,屬於較單純的神經外科手術手術只需麻醉一隻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完全清醒。 傷口約2.5到3公分,一般手術時間在30到60分鐘,手術後,經短暫休息,即可離院回家。 術後照護:手術後的傷口使用繃帶包紮,保持在手臂高過心臟的位置以減低腫脹和促進癒合。

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復健嗎?

要改善腕隧道症候群,患者要盡可能減少手指及手腕的反覆動作及過度使用;一開始先採取保守治療,包含: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復健物理治療(如蠟療、電療、超音波、低能量雷射),也考慮使用夜間副木,將手腕固定在正中位置,避免過度彎曲或伸直,使手腕處於休息放鬆的姿勢,減少腕隧道內的壓力。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